一、原料的选配(配棉)
原棉的主要性质如长度、线密度、强力、成熟度、含杂等,都随棉花的品种、产地、生产条件、国工等情况的不同而不同。而原棉的这些性质同纺纱工艺和成纱质量有密切关系。因此,合理使用多种原棉搭配,充分发挥不同原棉的特点,是提高产品质量,稳定生产,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纺纱生产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具有很大意义的工作。
多种原棉搭配使用的方法称为配棉。配棉的具体目的有以下三点:
其一是保持生产和成纱质量的相对稳定,提高机械的运转效率。如用单一原棉纺纱,由于一批原棉使用时间有限,势必要频繁更换原料,造成生产和成纱量波动。而配棉可保持混合棉性质的相对稳定,减少质量波动,提高机械的运转效率。
其二是合理使用原棉。不同用途的纱,对其品质和特性的要求也不同,加上纺纱工艺各有特点,因此对原棉的要求也不相同。配棉能够充分发挥各自原棉的特点,合理利用原棉的特性,做到取长补短,充分利用各种原棉的长处,满足不同纱线的要求。
其三是节约原棉和降低成本。在原棉长年过程中,由于气候、虫害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会产生一定数量的低级棉。若单用这种低级棉纺纱,成纱质量会显著下降。如果在混合棉中适当混用一定比例的低级棉,不仅不会降低成纱质量,相反还可使成纱强力有一定程序的提高。另外,在混合棉中使用一部分回花和再用棉,对节约原棉,降低成本也是有利的。
目前,我国编织厂使用较多的一种配棉方法是分类排队法。分类就是根据原棉性质和各种纱线的不同要求,结合考虑各种特数纱原有的质量状况及使用的机械性能,把适纺某特数纱的原棉划分为一类,共分为若干类。排队就是将同一类原棉按不同的情况,如地区、性质等接近的排在一队中,以便接替,分批使用。
化学纤维可以纯纺,也可与天然纤维或其他化学纤维混纺。由于化学纤维的品种较多,性质差异大,所以化纤原料的选配应根据产品的用途,充分利用各种化纤的特点,以达到提高质量,增加品种,降低成本,提高织物的服用性能以及改善纤维的可纺性能等目的。化纤原料的选配包括:纤维品种的选配,混纺比的确定,纤维性能的选配等。其中纤维品种的选配对混纺纱的性质起决定性的作用。由于化纤的制造方法与工艺条件的不同,同一品种的化纤,不同工厂的产品及不同批号,其性能差别也比较大,所以加工时也要将不同批号多包搭配混合使用,以达到稳定生产和提高质量的目的。另外,有的纺织厂为了防止染色不匀而采用单唛头纺纱,特别是纯纺采用较多。
配棉后需采用各种混和的方法把各种不同性质的原料充分地混和均匀。
二、开清棉
开清棉是纺纱工艺流程的第一道工序,国工的对象是轧棉厂来的棉包或化纤制造厂来的化纤包。在棉包中含有较多的杂质,在化纤包中也含有疵点。为了纺制出清洁的符合一定要求的纱,就需要清除杂质或疵点,另外还要将各种原棉或化纤按要求进行较充分的均匀温和。为了除去充分混和,需将密度较大的棉块或化纤按要求进行较充分的均匀混和。为了除去杂质及充分混和,需将密度较大的棉块或化纤块进行松解,因为原料越松散、杂质越易被清除掉,混和也易均匀和充分。因此,开清棉工序的主要任务是:
1. 开松,把棉包或化纤包中压紧的棉块或化纤块松解成小棉束或化纤束;
2. 除杂,清除原料中的杂质和疵点以及原棉中的部分短绒;
3. 混和,使不同的原料充分混和;
4. 成卷或均匀界出棉层,做成重量、长度、均匀度、外形等符合一定规格的棉卷或化纤卷,如采用清钢联则需要均匀输出棉层,以满足下道工序加工的需要。
总之,通过开清棉工序要发挥开松、除杂、混和及均匀喂给的作用,而这些作用是通过抓棉机、混棉机、开棉机、清棉机等一系列机械的逐步加工而完成的
三、梳棉
在整个纺纱过程中,梳棉是最重要的工序之一,梳棉工序往往被称作纺纱厂的“心脏”。梳棉工序的主要任务是:
1. 梳理,将开清棉工序制成的棉卷或棉层中的棉束、棉块进行细致的梳理,使其大部分分离为单纤维状态;
2. 除杂,开清棉工序只能去除原料中60%左右的杂质和疵点,所以,梳棉工序必须继续清除棉卷或棉层中残留的杂质和疵点,特别是细小的杂质和疵点;
3. 混和与均匀,开清棉工序对原棉仅具有初步的混和作用,而梳棉工序可使单纤维之间充分温和。
4. 成长,为了便于下道工序继续加工,需制成符合一定规格和质量要求的均匀棉条,并有规律地圈放在棉条筒内。
以上梳棉工序的四大作用是通过梳棉机来完成的。梳棉机的主要工艺过程为:道先通过给棉罗拉和给棉板均匀输入棉层,随后棉层的一端在给棉罗拉和给棉板的握持下,另一端受高速回转刺辊的开松,在开松过程中由除尘刀和小漏底去除棉层中的部分杂质和短绒,开成均匀良好的棉层输入出,由剥棉罗拉剥取棉层后再由转移罗拉转移棉层,再由喇叭口和大压辊使棉层汇聚成条,再通过圈条机构使棉条按一定规律均匀地圈放在棉条筒内。
|